水果吃出病的多,还是吃出健康的多

水果吃出病的多,还是吃出健康的多

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里,对病人很重要一条饮食禁忌就是忌生冷。之所以要忌生冷,是为了保护人体之阳。治病,不能只依靠药物,更需重视生活习性。我们在生活习性上,有太多的误区,它们直接会导致疾病。比如多食水果,其实水果怎么吃,都以个人体质有关。


1. 医院旁边,最多的就是水果店。

病人出院时,医生总会告诫,多吃点水果。几乎所有的养生专家,所有的养生节目,都是一个声音:多吃水果。


有人还编成口号:“一天几个水果,医生找不到我。”甚至在网络上宣称空腹吃水果是治疗癌症的绝招。脾胃虚的人空腹吃水果,是会伤脾胃的,而且伤得很厉害。中医治病,第一个原则就是建中,也就是建立脾胃中土的功能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人体的发动机,其功能不好,饮食不吸收运化,哪来的气血和机能抗病?可很多人居然相信水果多吃是有益无害的。


2. 为什么要少吃水果?

水果以寒凉居多,久食、大量吃伤脾阳。而现代人,因为多吃冰饮冷、吃多垃圾食品、压力劳累、抗生素滥用等诸多因素,体质普遍偏寒。所以偏寒凉的水果对于今天人们的体质,多吃是要慎重的。反而偏温偏热的水果,对于体质偏热的人,吃了反而更容易上火。


如今人们大多心浮气躁,总吃寒凉的水果虽然当时口里舒服,但代价是耗了自己的脾阳肾阳,时间久后最终会导致脾肾阳虚。其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我们的脾胃功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。寒凉的水果天天吃,伤了脾胃和阳气,服用再多的药物也是枉然。


3. 水果营养多吗?

对于阳气足的年轻人来说,吃寒凉性水果时被耗阳的感觉可能还不太明显。对于病人和体弱的中老年人来说,就很敏感了。他们常常水果一下肚,就感觉腹部冰凉甚至疼痛。


有病人问,水果不是维生素多吗?蔬菜也有大量维生素,但只吃水果,搞到大便不成形,连正常的营养都吸收不了,维生素再多有什么用呢?如果一个人吃水果吃到连常规的食物都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了,营养价值高意义何在?


4. 水果能美容减肥吗?

中医的观点是,肥胖常常是因为脾胃虚弱引起的。脾胃虚弱了,无力运化多余的水分和脂肪,它们就变成垃圾堆积。所以,想减肥,健脾胃是根本。有些人,脾胃很弱了,口中泛清水冒酸气了,都不知道戒掉水果。有些女性为了减肥,把水果当饭吃,这自然会事与愿违,越吃水果,脾胃越弱,越减越肥。


也有些女性,为补充水分,为了养颜,吃很多水果,可是皮肤反倒很干,面色暗黄,无光泽,并没有变成红苹果的颜色。反倒是我嘱咐他们少吃水果,同时去湿补阳,疏通上下表里。面色红润起来,皮肤也不再干燥。


5. 水果能通便吗?

人也许会问,不是水果香蕉含有很多粗纤维吗?


可是,香蕉乃大寒之物,阳气足的偶尔吃可以通便。而体虚少阳的人吃了,寒主收引,排便更没动力。


6. 水果怎样吃最合理

平时胃口好,消化能力强,多食怕热的人适当吃点水果是很好,可以稍制脾胃的亢盛,减少内热。酒肉偏多的人,体质热的人,或者得热病的病人是可以适当吃的点水果的。但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,生冷吃多了,对什么体质的人都会伤脾胃的。古人很注重这一点,空腹不吃水果,体弱者不吃水果,小孩老人也不敢给太多的水果吃。现在是没有这些观念了。


吃水果还要注意水果的属性。物流发达了,水果已经没有了地域界限。而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,某些水果,是与当地的气候与环境相对应的,只是适宜当地人的。反而吃异地水果,容易伤身。


7. 那么温性、中性、寒性水果各有哪些?

从中医营养角度,水果可以分为寒性和热性两大类。通常,一些“火气”较旺的人新陈代谢旺盛,交感神经敏感,排汗也多,容易口腔溃疡或便秘,经常吃寒性水果可以帮助降火排毒,但过量食用寒性水果则会导致气虚和脾胃不适。所以,气虚体弱的病人在食用寒性水果时更要谨慎适量。


温性:大枣、芒果、山楂、樱桃、石榴、荔枝、青果、榴莲、木瓜、橘、柑、白果等。

中性:葡萄、苹果、桃、杏、甘蔗、乌梅等。

寒性:番茄、苹果、西瓜、香瓜、奇异果、香蕉、甜瓜、柚子、橘子、柿子、椰子、桑椹等。